Label Cloud

追蹤者

每隻威士忌自有其故事

李湘榆 Shiung-yu Lee 於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晚上11:49 發表
「謝謝一路上陪伴這隻威士忌成長的人,讓我現在可以在台灣的某個小酒吧品嘗到,它留在口中的花香、天然橡木的香氣、水果甜味、甚至蘇格蘭的空氣。」
有時喝酒多一點點的留心和想像力,嘗試用不同的角度來體驗,上酒吧喝酒在熱鬧談笑之餘,這些酒的小故事,或許能為每晚上酒吧這件事,多增添幾分樂趣與知性吧!

夜晚來臨時,有時會跟朋友去酒吧小酌,每個人去酒吧自有其目的,有人去把妹、有人是在忙了一天後出來散散心、放鬆心情。

我每次去酒吧,幾乎都會點上一至兩杯威士忌。

記得有一次在酒吧喝的一點點微醺時,一邊搖晃著手中的麥卡倫,一邊與朋友說:「你知道我們眼前這杯液體得來不易嗎?
最近我看書上寫:麥卡倫有名的就是它用雪莉桶陳年,而雪莉酒在世界上的需求變少了,但雪莉桶需求卻增加。麥卡倫的雪莉桶來自愛丁頓集團,工人要從西班牙北部砍木材至南部進行橡木桶的製作及加工,而切好的木頭要經過四年的時間風乾,放進雪莉酒陳年兩年,才完成了雪莉桶的製作。花了六年製做好陳年的桶子,還沒加上把威士忌威久放進去呼吸的時間呢!別小看了我手中透明杯中的酒液,它的年紀說不定比我大呢!」

在喝了一小口手中威士忌後,繼續說:「謝謝一路上陪伴這隻威士忌成長的人,讓我現在可以在台灣的某個小酒吧品嘗到,它留在口中的花香、天然橡木的香氣、水果甜味、甚至蘇格蘭的空氣。」

有時喝酒多一點點的留心和想像力,嘗試用不同的角度來體驗,上酒吧喝酒在熱鬧談笑之餘,這些酒的小故事,或許能為每晚上酒吧這件事,多增添幾分樂趣與知性吧!
繼續閱讀全文 每隻威士忌自有其故事

書評:改變是大腦的天性-從大腦發揮自癒力的故事中發現神經可塑性

李湘榆 Shiung-yu Lee 於 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 晚上10:43 發表
本書中有許許多多透過「神經可塑性」而受惠的案例,也讓我們用科學的角度來看大腦的潛力、透過許多實驗及個案發現大腦可塑性的力量,讓我們思考「人類演變至今日模樣」藏著許多我們欲了解的秘密和神奇過程。

書名:改變是大腦的天性-從大腦發揮自癒力的故事中發現神經可塑性

作者:Norman Doidge

譯者:洪蘭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28日


這本書主要在談「神經可塑性」,也就是認為大腦類似肌肉,有彈性、透過訓練是可以改變的。這是近期神經科學的突破,這個革命性的發現,推翻了幾百年來所認為大腦在成年後不能改變的看法。神經細胞可以重新生長、產生新連結的現象, 不但給心智有缺陷的人帶來希望,也給過去認為不可治療的大腦傷害帶來復原的機會,並讓我們看到健康大腦擁有的驚人適應力。

像在本書的第十一章:比部分的總和還多─只有半個腦也可以擁有完整人生的女人。這裡面談到一個例子,透過大腦掃描發現米雪兒(本章中談論的主角)他一出生就是整個左半腦都沒有的人,透過腦造影發現他的右半腦是正常的,左半腦只有小小一條薄薄的半導形狀的灰質漂浮在黑色的空洞中。但米雪兒仍然擁有近似正常的生活,她有一份兼職的工作,喜歡閱讀、看電影,跟他的家人在一起。她能夠做到這些事,是因為他的右腦接管了左腦的工作,像是說話和語言移到右腦來處理了。

米雪兒的案例讓我們看到神經可塑性的神奇之處,她達到了大量的大腦重組。

在本書附錄一,文化塑造的大腦─海上的吉普賽人,談到這些人是在緬甸沿海熱,帶島群中遊走的民族,他們有一半的人生是生活在船上。這些海上吉普賽人的兒童在海底讀撲克牌的正確率比歐洲的孩子高兩倍以上,因為這些海上吉普賽人的兒童學會控制他們的水晶體、控制瞳孔的大小。而這個能力在過去被認為是不可改變的,現在卻發現這可以透過訓練來達到。

當我看到書中在「返老還童」這章中提及,透過動物實驗發現透過長期豐富刺激環境,對年老的大腦神經再生有巨大的影響,我們不斷學習新的東西,可以使大腦保持在最佳狀態,挑戰心智的活動可以增加海馬迴神經元存活的機率。看到這裡覺得:太神奇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解釋「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也激發和鼓勵我們不斷學習的動力,除了鍛鍊體力也鍛鍊我們的心智。

人類大腦因為一個小小神經元的差異,讓我們神經元數量與其他動物不同,而具有更高的可塑性,也表示我們身體上的、感官上的活動、學習、思考、天馬行空的想像,都有可能會改變我們的大腦,這戲劇化的改變,造就了我們,甚至我們的文化。

本書中還有許許多多透過「神經可塑性」而受惠的案例,透過本書,讓我們用科學的角度來看大腦的潛力、透過許多實驗及個案發現大腦可塑性的力量,也讓我們思考「人類演變至今日模樣」藏著許多我們欲了解的秘密和神奇過程。
繼續閱讀全文 書評:改變是大腦的天性-從大腦發揮自癒力的故事中發現神經可塑性

書評「都是賀爾蒙惹的禍」

李湘榆 Shiung-yu Lee 於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晚上8:41 發表
讓我們感到人體內的各式荷爾蒙支配著我們的世界,更試著去欣賞它是如此設計精巧、不可思議的運作著。

書名:都是賀爾蒙惹的禍
作者:Vivienne Parry 薇薇安‧派瑞
作者簡介:為英國衛報的科學時勢評論家,也是好管家雜誌的科學編輯。曾任BBC科學節目明日世界的主播、世界新聞專欄作家。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12日

本書主要解說各式荷爾蒙是如何產生作用,並介紹荷爾蒙掌控我的生活的各種方式。當人們聽到要開始談論「內分泌系統」,或許馬上肅然起敬,但本書希望打破一般人們認為內分泌系統很抽象、難懂的概念。
作者在第一章先說明荷爾蒙概略,讓我們對內分泌系統有完整的架構。在全書中使用非常多淺顯生活化的例子,如:“為保護胎兒免受母親對壓力反應的影響。懷孕中的女性似乎顯得特別平靜安詳,不僅是因為孕婦體內高濃度黃體激素的結果(黃體激素擁有類似巴比妥鹽的鎮定功用),同時也因為懷孕期間,婦女體內荷爾蒙對壓力的反應劇烈降低”。
讓我們感到人體內的各式荷爾蒙支配著我們的世界,更試著去欣賞它是如此設計精巧、不可思議的運作著。
我們或許都會好奇:我真的愛他嗎?討我歡心的是他還是荷爾蒙?有了睪固酮就多幾分男子氣概?青春期的孩子怎麼難以捉模?人類所發明的荷爾蒙如何影響環境?這本書帶領我們從內分泌的角度來探究這些我們所感興趣的疑問。

印象深刻的部分:在荷爾蒙爆發第二期:青春期,這一章用非常幽默的筆觸談從兒童變成青少年因身體荷爾蒙的變化而產生性情的改變:

“當數量如卡車般驚人的各式賀爾蒙出現在體內的那天開始,青春期就來臨了。那個原本整天快樂膩在你的身旁、天真可愛樂於幫妳分擔家事的小天使,在一夜之間變成成天賴床到中午,而且啃完五千卡熱量點心後還會喊餓的怪異生物”。
也讓我們知道因為褪黑激素的提高,讓青少年睡眠需求量增加,不全是因為他們愛賴床。
“要讓青少年在清晨起床、晚上準時上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睡眠才能生長,所以此階段的小孩睡眠需求量會增加”

雖然本書已試著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與我們分享,內分泌系統於人體作用的巧妙情形,但我想作者仍是在此領域浸淫多年的專家,內容仍存在一些專業背景知識為基礎,或是包含稍微複雜的運作機制。若在閱讀時遇到較難理解的部分,不必特別去鑽研,試著抓住大方向:「內分泌系統如何精巧的作用在人體,它控制了我們的生長、體重、代謝、生育及體內的水平衡、、無所不在」,就會覺得有趣的多。
繼續閱讀全文 書評「都是賀爾蒙惹的禍」

台灣飲酒的「乾杯」文化

李湘榆 Shiung-yu Lee 於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晚上9:08 發表

或許人們的豪氣、意氣和友誼,不一定要藉著快速吞下眼前這杯透明琥珀色的液體來展現。當喝到產程種種生理不適後,豪氣和勇氣又何在呢?


在台灣的飲酒文化中,有時會有「乾杯」的行為。
最近與朋友在外小酌,再度見識到了「乾杯」的威力。不是喝一手啤酒,而是喝一手威士忌!看著幾位男人狂飲麥卡倫12年,把威士忌當啤酒乾杯飲用。

我實在為這幾瓶威士忌感到有些失落,看著倒在公杯內的金黃色液體,我感到它在對我細數「我是參了一定比例的稀有黃金大麥為原料,還經歷了非常小的銅製蒸餾器蒸餾,接著還只能萃取16%的酒心,最後還要經過多年與橡木桶的對話,才變成今日的模樣。而你們就這樣把我狂飲下肚了」。
對於喜愛威士忌的我而言,感到些許惆悵。

或許人們的豪氣、勇氣、意氣和友誼,不一定要藉著快速吞下眼前這杯透明琥珀色的液體來展現。當喝到幾乎喪失部分認知功能、反應遲鈍、嘔吐等種種生理不適後,豪氣和勇氣又何在呢?

我覺得每一隻威士忌都像是個獨立的個體,就算同樣是麥卡倫12年,也有可能會有些微的差異。它應被細細體會和疼愛的。

圖片來源http://www.google.com/imgres?imgurl=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558/3349654014_1e98b4b7d7_z.jpg&imgrefurl=http://www.flickr.com/photos/bangdoll/3349654014/&usg=__a5N7Zg3Q4enqfStYxPPNZshl0PI=&h=640&w=480&sz=109&hl=en&start=0&sig2=p9poS5lRpUvqpiVwscKQVg&zoom=1&tbnid=BpEfLR2eMnM3UM:&tbnh=142&tbnw=102&ei=K63WTLqSDqD4cOeWhdQL&prev=/images%3Fq%3D%25E9%25BA%25A5%25E5%258D%25A1%25E5%2580%25AB12%26um%3D1%26hl%3Den%26client%3Dfirefox-a%26sa%3DN%26rls%3Dorg.mozilla:zh-TW:official%26biw%3D1024%26bih%3D577%26tbs%3Disch:10%2C57&um=1&itbs=1&iact=rc&dur=1083&oei=K63WTLqSDqD4cOeWhdQL&esq=1&page=1&ndsp=17&ved=1t:429,r:0,s:0&tx=53&ty=48&biw=1024&bih=577
繼續閱讀全文 台灣飲酒的「乾杯」文化

服務做到人們心坎裡

李湘榆 Shiung-yu Lee 於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下午3:23 發表
禮貌和制式的服務已是理所當然的,而是在這之外,是否還能提供給享受服務者更多預料之外的好感呢?讓享受服務者感到被體貼及尊重、且不把享受服務者只當成被服務的對象,而是有差異的個體。

近日去了兩個地方,一是前往位於桃園的班格斯美式炭烤牛排餐廳用餐,二是協助國際半導體展─論壇支援,前者是接受接受別人提供的服務,後者是提供別人服務。

這間位於桃園的班格斯美式餐廳,我一走到裡面就感受到到快樂的情緒,就像一個大家庭,我們雖是前往消費用餐,餐廳內的店員散發的是「歡迎來和我們一起玩,這裡真的好好玩!」。我覺得走近一間店,禮貌和制式的服務已是理所當然的,而是在這之外,是否還能提供給享受服務者更多預料之外的好感呢?讓享受服務者感到被體貼及尊重、且不把享受服務者只當成被服務的對象,而是有差異的個體。




協助Semicon國際半導體展─論壇支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日的主席在進入會場收了一大疊名片。在我向這位主席自我介紹後,他整場活動都能正確無誤的叫出我的名子,這讓我感到,我不只是被當成一位協助活動者,還有我-湘榆這個個體,同樣是被在乎和尊重。
當我自己成為服務者的角色時,我無時無刻在思考,我還能主動提供甚麼服務,會讓被服務者感到更好的狀態,甚至心中會有小小的驚喜,感覺更棒呢?


繼續閱讀全文 服務做到人們心坎裡

桃園縣眺望石門水庫-大溪湖畔咖啡

李湘榆 Shiung-yu Lee 於 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下午5:20 發表
這次跟朋友前往桃園縣大溪鎮的「大溪湖畔咖啡」,我們約於下午三點開車前去,抵達時約下午四點。

以下是我親自走訪的經驗:當日的天氣有下雨,所以可以看見山嵐,天空和湖水的顏色也有另一番風味,朋友說「若好天氣時,這裡可以看見很美的夕陽。」
由於我們是星期六前往,人比較多,大約在室內座位等了20分鐘,才換到室外的座位,假日人較多且吵雜,美景和人們聊天聲不和諧的搭配著,我會比較建議平日來此。餐點的部分,一杯飲料約200左右,食物口位我覺得普通。





大溪湖畔

桃園縣大溪鎮復興里湳仔溝21號 (03)388-8853

營業時間:平日9:00-20:30 假日8:00-20:30

繼續閱讀全文 桃園縣眺望石門水庫-大溪湖畔咖啡

鶯歌陶瓷博物館

李湘榆 Shiung-yu Lee 於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上午10:12 發表
於8月21日前往鶯歌陶瓷博物館參觀。以下一些實際走訪經驗與大家分享:

選擇的交通方式:搭乘火車到鶯歌火車站,購買文化巴士-假日一日券,99元,當日可不限次數搭乘文化巴士,在巴士上還有一位解說員跟我們分享鶯歌的小故事。

現在進去鶯歌陶瓷博物館免收門票費,租借語音導覽也是免費的。
博物館內有地下二層,地上三層,空間蠻大的,動線也很舒服。我們星期六前往參觀,有很多遊客,但不會覺得擁擠,也不會被其他人干擾。

ㄧ樓和二樓為常設展,介紹鶯歌的歷史、陶瓷製品製作過程,從不同成份土壤、燒的溫度方法不同,都會形成各式瓷製品。隨著時間和科技的演進,陶瓷製品在生活中使用的範圍以超乎我們的想像,從我們熟悉的餐具、衛浴設備,到工業用精密陶瓷、電話、假牙等各式物品,都有陶瓷的蹤影。

地下一樓餐廳,空間蠻寬敞,有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外面的水池造景。

三樓為特展區,展示現代、充滿想像空間的作品。

看完展場後,記得到戶外體驗區,親自體驗完陶土的樂趣。ㄧ次體驗20元。若想要窯燒,需另外計費,燒好後管內也可以幫我們將作品宅配到府。


師傅示範,在以前沒有電力時,如何用人力拉胚製陶。

最後到紀念品區,紀念品的質感和營造的氛圍,讓小女生超心動。

繼續閱讀全文 鶯歌陶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