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Cloud

追蹤者

當我們面對壓力

李湘榆 Shiung-yu Lee 於 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晚上11:28 發表
其實一直最近我們在上「壓力與健康」還有學一些疾病,我才真正把「壓力」當作一回事。我爸爸會跟我講說:「小孩子!有甚麼壓力」,呵呵!我也有壓力的,雖然我不像爸爸做事業那種壓力,但是生活瑣事也是很驚人的壓力源,我聽過一個蠻有趣的理論,說原始人在沒有東西吃的時候會有壓力,但是只要找到東西吃,壓力就會解除了,而人在演化的過程,能夠承受短期的壓力,但長期的壓力就較無法承受了。
當我的電腦螢幕上的便利貼、筆記本裡面的行程表開始增加的時候,我就知道最近有許多事情忙碌著,壓力也逐漸的在上升,以前我做一件事情,若是煩躁做不下去,我都會跟自己說,這件事情我可以完成,煩躁只是自己的藉口,現在我不會繼續逼迫自己要繼續完成,我學著適當的「中斷」,中間做個深呼吸或是放鬆,減少壓力對身體的影響,(壓力可能會造成自律神經系統的活化),簡單來說就是身體這時候是備戰狀態,若一直呈現備戰狀態,會過度疲勞。
若覺得壓力大或是不知壓力從何而來,以下是一個壓力評估的流程圖,是一個粗淺的流程圖,每個圖都還可以說好長好長的一段故事,但是可以有系統的了解自己的壓力源和自己解決壓力的方法。
繼續閱讀全文 當我們面對壓力

GAME ON 遊戲與文化特展

李湘榆 Shiung-yu Lee 於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晚上10:58 發表

九月到十月底這段期間,我在科工館裡面的「GAME ON 遊戲時代」特展當志工。
這個特展是由英國的巴比肯藝術中心所策劃,一直到十月底都會在高雄科工館展出,而策展的方向是電子遊戲設計、電玩的歷史、創意及未來發展。現場有電玩設計的手稿、圖片以及各個不同時期的機台,可以現場體驗。

我在這段當志工的期間,有一些心得想要分享。我想從兩個角度來說,第一個角度是參展的民眾,在現場執行的時候,我有時會不小心聽到民眾的對話,有一些爸爸媽媽會牽著自己的小孩說:「這裡就是在打電動阿!」,或是有些人會對展場內容十分的不以為然,或許在台灣的一些人們對於電玩的刻板印象,但我會覺得,抱著自己既定的成見來看這個展,真的很可惜!這是一個打破電玩刻板印象很好的機會,我以前也不太玩電玩的,都是看我弟弟在玩,這次當志工對我來說也是一個突破,電玩的演進非常快速,就像是現在生活的改變非常快速,試著抱持開放而包容的心,在未來很少有不變的事物,隨時抱持學習的姿態,我覺得是更好的適應方法。

第二個角度是策展人員,我對電玩一開始是個門外漢,雖然受過一些基礎的課程,但是一開始實際面對展場的期間,有些遊戲或是設計手稿,我也無法體會其真正欲傳達的精隨,隨著我在現場期間時數的增加,和其他同學的解說,我逐漸可以從策展人員的角度來看參展物品,我覺得有些參展的東西真的比較難,若我今天是第一次來看展的民眾,而且又沒有非常豐富的相關背景知識,實在很難看的懂。像是有一款遊戲叫spore,我覺得這是一個超有趣的遊戲,他是說我們在遊戲中可以創造及演化生命(從細胞開始),逐漸到部落、建立文明,甚至於塑造整個世界...而在展場這一區因為只放了圖片和怪獸的模型,大家停留的時間很少超過30秒,因為第一次看不太可能知道眼前的這些怪獸是甚麼東西。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經驗,從一些小地方,和不同的角度我看到了不一樣。
繼續閱讀全文 GAME ON 遊戲與文化特展

Open your eyes

李湘榆 Shiung-yu Lee 晚上7:41 發表
「香草天空」這部電影,那就從莫內的「香草天空」這幅畫開始談起,畫中有混雜橘色和藍色的天空,一條河靜靜的從畫中間延伸下去,河上還倒映著兩旁樹木橘色的樹葉及略帶咖啡色的樹幹,這幅畫為這部電影增加了一些虛幻而不真實的感覺。電影中,這是一幅主角的母親留給他的畫,我覺得也有主角對母親深深的思念。
在電影一開始的時候,我又看到一個有錢的公子哥,住豪宅、辦派對、開名車,出現幾位美女,來段三角戀情,看到這些情節,心理面馬上卸下對這部電影的心防,很典型的好萊塢電影,但是隨著情節的開展,到電影中間的部分,主角戴著面具跟心理師對談之間,我開始覺的主角似乎分不清夢境與現實的,而主角的臉一下子有毀容、一下子又完好如初,是精神分裂症?哪些是主角的幻覺哪些又是真的?但是就我所學的精神分裂症會有幻聽或幻視,沒有夢境與現實這種問題,讓我不禁打了一個大問號,從電影中間的部分開始,就會感覺這部電影好像不只是在講一個故事,我就需要非常專注的看電影裡每一個小小的細節,除了小細節之外,也不能漏掉劇情的改變,讓我需要很專心的跟著電影的節拍走,如果漏了幾個節拍,後面恐怕就跟不上了。
若在電影20分鐘之前都跟著電影的節拍走,在電影的最後20分鐘,就會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原來,主角真的在做夢,一個主角選擇的夢,為了逃離他認為的悲慘現實。
電影中有一句話”open your eyes”,在看完電影後,仍迴盪於我腦中良久,open your eyes 可以只是叫我們起床的喃喃耳語,但也可以是打開我們的心看這個世界,睜開我們的眼睛去看現實,電影一開始時的第一句話,重複了許多次”open your eyes”,就像是這麼說著,不論是在得意或失敗的時候,都睜開眼睛選擇面對吧!是時候該醒醒了。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大大小小的事件,就像主角遭遇父母親離他而去,對於母親深深的思念,沒有遇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情人,這些看似痛苦的經驗,才是真實的生活,我們的生活也是,時常在經歷的過程中,我們感到痛苦或不悅,真希望可以逃離這種情況,但我們選擇面對,在面對的同時,身邊有支持我們的人,在面對過後,我們再回頭看,卻會恍然,這一切沒有難熬,是別人的支持、愛,我們的意志力讓自己度過,蛻變的更成熟,淬煉的更完美。但主角選擇了回到自己美麗的夢境,再度投入母親和兒時的溫暖,找一位自己的夢中情人,談一場絢麗的戀愛,這是主角的抉擇,選了一個「太完美」的故事,談了「太完美」的戀愛。
繼續閱讀全文 Open your eyes

進入障礙很低的一門藝術:電影

李湘榆 Shiung-yu Lee 於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晚上10:08 發表
最近有兩件小事,使我開始思考「電影」這個帶人們脫離現實的東西。第一、 我看了一期商業週刊的封面報導「文創,航向新藍海」,裡面有講到,文創產業在台灣逐漸的受到重視,我們希望做不一樣的。第二、為準備九月到十月這段期間,假日在高雄科工館當「game on 遊戲時代特展」的志工,在六月的職前訓練中我們也有討論「文創產業」。(「game on 遊戲時代」的展出內容,開展電玩的歷史在眼前,且展出不同時代的機台)
這兩件事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提到文創產業,它們被創造出來的目的都是帶給人們娛樂,帶人們脫離現實。在步調非常快的生活裡,提供給我們一個喘息的機會。今天要談的主題「電影」也是,以前我一點也不愛看電影的,我覺得我投資了兩個小時,就該要有兩個小時的報酬,「看電影」這件事,就變得有些浪費時間。但是到了大學,我身邊很多朋友對電影樂在其中,我開始對看電影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漸漸改觀。
除了娛樂之外,我也把看電影當成是進入障礙很低的一門藝術(進入障礙在經濟學中是說阻止廠商進入市場的一切因素),在這裡我說成,阻止我們享受電影樂趣的因素,意思就是不必花很高的成本,或是必須有某些特定的專業知識、高深的學問,我們都可以享受其中的樂趣。跟古典樂或是繪畫比起來,電影顯得平易近人些,試著從我所知的心理學角度來解釋,電影不只是有視覺的刺激還加上聲音的刺激,兩著巧妙的搭配、結合,在視覺方面提供的是三度空間的知覺,而且還是變化的視覺。舉個簡單的例子,老師在台上上課時,用一張投影片講解或是放一部影片,影片還是較容易理解。
透過看電影,我覺得讓我更接近「人」,這樣說還蠻有趣的,我們每天都接觸到很多人,但其實我們沒接觸過的世界的人們還是很多,我們不像自己想的如此了解人,透過電影我才有機會”知道”同理心這三個字,電影讓我們從他人的眼中去看他人眼中的世界究竟是甚麼模樣,這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曾有心理學家說「我們都帶著有色的眼鏡在看這個世界」,意思是我們對很多事情,在還未做甚至根本沒做過之前,就抱著一些既定的想法或信念。我以前排斥看電影這件事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還沒看電影之前,我就覺得是浪費時間。而這個有色的眼鏡讓我們錯失了多少美好的感受?想想多久沒好好坐下來欣賞一部電影了,逐漸擺脫電影只是提供我們娛樂,讓我們放空這種想法,雖然我對「看電影」這件事情還是個初學者,但正努力體會、學習其中的奧妙。
繼續閱讀全文 進入障礙很低的一門藝術: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