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天,我還是不太習慣自己包辦大小事的生活呢!
每次剛放完長假回高雄,都會有這種情況。
吃飯很慢,又很挑,一個便當可以吃好久,所以我喜歡自己吃飯。
逛街很容易累,所以喜歡自己逛街.....
我還真有點龜毛耶
所以我有很多時間都是自己度過的。
這讓我想到社會心理學講的「自我覺察理論」(Duval&Wicklund,1972;Wicklund,1975;Wicklund&Frey,1980),注意自我會導致人們意識到自我的差距,而使個體逃離自我覺察或改變行為。
簡單的來說就是,越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越容易發現自己心情不好。
而且還有一個有趣的實驗,請100位19歲到63歲的人在一星期都戴著呼叫器,呼叫器約兩小時會響一次,每次響完呼叫器,參與者必須寫下當時的想法,
實驗結果發現,在被記錄的想法中,只有8%是與自我有關,
當參與者思考自己時,他們會說自己感到不快樂。(參考Social Psychology)
蠻有趣的理論,所以呢~
我在高雄的日子,還是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多放在我的功課和考試上,是會比較快樂的,還可以減少自我差距呢!
繼續閱讀全文 Lonely Kaohsiung
每次剛放完長假回高雄,都會有這種情況。
吃飯很慢,又很挑,一個便當可以吃好久,所以我喜歡自己吃飯。
逛街很容易累,所以喜歡自己逛街.....
我還真有點龜毛耶
所以我有很多時間都是自己度過的。
這讓我想到社會心理學講的「自我覺察理論」(Duval&Wicklund,1972;Wicklund,1975;Wicklund&Frey,1980),注意自我會導致人們意識到自我的差距,而使個體逃離自我覺察或改變行為。
簡單的來說就是,越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越容易發現自己心情不好。
而且還有一個有趣的實驗,請100位19歲到63歲的人在一星期都戴著呼叫器,呼叫器約兩小時會響一次,每次響完呼叫器,參與者必須寫下當時的想法,
實驗結果發現,在被記錄的想法中,只有8%是與自我有關,
當參與者思考自己時,他們會說自己感到不快樂。(參考Social Psychology)
蠻有趣的理論,所以呢~
我在高雄的日子,還是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多放在我的功課和考試上,是會比較快樂的,還可以減少自我差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