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Cloud

追蹤者

標準物品-增進給人的美好感及生活效率

李湘榆 Shiung-yu Lee 於 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晚上9:58 發表



大前研一在他所寫的「Off學」中,提到「標準物品」的概念“尋找自己的標準物品。符合自己的需求跟方便性,然後每次都買一樣的(品牌系列),可以少選擇的煩惱跟時間浪費”,我自己再把這個概念作了點延伸,當我們穿著正式服裝、小禮服等,是為了透過外表的包裝,增加我們給人的信賴感、 美好的感覺,以增進自身達成目標的方法之一。

我於上週參加「第18屆青年外交經貿研習營」,此營隊希望參與的同學能在營期間,都穿著正式服裝。就會看到很多女生,穿著窄裙、絲襪、高跟鞋,然後在第二天就開始喊著腳痠。在第四天的「青年大使之夜」女生也要著小禮服,我有同學就一直擔心會穿幫、且高跟鞋讓她腳痠玩的不盡興。

這讓我想到,大前研一在他所寫的「Off學」中,提到「標準物品」的概念
尋找自己的標準物品。符合自己的需求跟方便性,然後每次都買一樣的(品牌系列),可以少選擇的煩惱跟時間浪費”,我自己再把這個概念作了點延伸,當我們穿著正式服裝、小禮服等,是為了透過外表的包裝,增加我們給人的信賴感、美好的感覺,以增進自身達成目標的方法之一。
如有人說:「美麗的事物本身就是ㄧ種獎勵(reward)」。所以別本末倒置,讓這些正式服裝、小禮服讓我們感到不舒適、或因此玩的不盡興。

在平常時,我們就可以尋找適合自己的標準物品,依個人的需求而有差異,Ex.ㄧ雙好穿看起來又得體的鞋、舒適又不失正式的服裝、符合生理需求的小外套〈像我比較怕冷,就需要有在冷氣房中穿起來真的會暖的小外套〉、符合自身使用的包包〈有足夠的夾層、本身包包重量輕〉,這些東西或許不是最貴的,卻適合我們,當我們使用時,能夠感到舒服、更有自信、自在,增進我們做事情的效率,要讓這些外在的包裝、使用的物品成為我們的助力,絕非阻力。
繼續閱讀全文 標準物品-增進給人的美好感及生活效率

高雄市武德殿、英國領事館城市導覽

李湘榆 Shiung-yu Lee 於 2010年7月5日 星期一 晚上11:22 發表

原來我常去的觀光景點,曾經有這麼多世界各地的人,在這裡生活、統治過,他們留下的足跡,有一部分保存到現在,我也在心裡驚呼:「這不就是我常常經過的地方嗎?」在高中、國中歷史課本中我不曾在意的圖片、年代,卻因為這次更深度的找資料、思考、實地走訪,而產生有別於之前的感動。


大約在五月時,帶一位來學校授課以色列籍學者的太太,於高雄市做城市導覽〈city tour〉。
由於時間為一個下午,我安排的行程如下:
13:00-14:00 高雄市武德殿
14:00-15:00 穿越中山大學步行至英國領事館
15:00-16:30 參訪英國領事館

在城市導覽的前一天,我上網做了一點功課,查了高雄武德殿、英國領事館的地理位置、建築設計、什麼時候開始建造、如何演變到現在的模樣。可以想見的是,武德殿在日據時代就已經建造,給日本的警察作為練習武術之地。而英國領事館於更早期,約17世紀英國人來台時,就存在了。

當我在網路上查這些相關史料,甚至還有拍攝成影片,為我們作實地解說,這喚起我在高中時上歷史課的痛苦回憶,當時我多希望台灣少簽幾個條約、少打幾場仗,這樣我就不用背的如此辛苦。但這一次我再度接觸台灣歷史,完全換了一個角度的學習:讓這位外國朋友能夠對台灣的歷史和文化有概念式的了解,我不斷轉換角色的思考:「若我對台灣沒有背景知識的概念,別人這樣說我聽的懂嗎?」。

在這過程中,我發現,我生活在這土地上十幾年,對這裡的了解實在是所知甚少,原來我常去的觀光景點,曾經有這麼多世界各地的人,在這裡生活、統治過,他們留下的足跡,有一部分保存到現在,我也在心裡驚呼:「這不就是我常常經過的地方嗎?」在高中、國中歷史課本中我不曾在意的圖片、年代,卻因為這次更深度的找資料、思考、實地走訪,而產生有別於之前的感動。

本次導覽照片可參閱2010-0515 city tour 英國領事館
繼續閱讀全文 高雄市武德殿、英國領事館城市導覽

為什麼要依著傳統拍攝婚紗照?

李湘榆 Shiung-yu Lee 於 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上午11:28 發表
我不甚喜歡拍攝美麗動人的婚紗照這件事,我覺得臉上畫著這輩子可能唯一一次的大濃妝、穿上這輩子只在拍攝婚紗會穿上的晚禮服,照著攝影師的期待,擺出的甜蜜蜜姿勢,當身邊的朋友們看到這些這片,或許會覺得:哇!好 美,但是在這照片中看的到真實的我們嗎?或許自身的美麗、自信、獨一無二,透過大濃妝、超華美晚禮服、強效燈光所襯托出來時,早已變了樣。

最近有一位朋友要結婚了,收到他寄的email,跟我們分享他的喜悅和「婚紗照」。

這讓我想到之前在一本書中看到的小故事,大概是這麼說的:「有一個女生,她每次煮肉時都會把肉切掉一小塊,再放到鍋子裡煮,這位女生的先生問:『為什麼要這麼做?』,她說:『我媽媽也是這麼做的』,這位女生又去問他的媽媽,為什麼要把肉切掉一塊再放到鍋裡煮呢?她的媽媽又說:『我的媽媽也是這麼做的』,結果是:這位女生的奶奶,因為鍋子太小,所以才會把肉切掉一塊再放到鍋裡煮。
這就像是傳統形成的小小翻版,有時我們會不經思考的照著前人的做法來做,或許認為這樣比較安全有效率,而沒有更客觀、獨立的思考,試著把自己擺到較遠的距離觀看,可能有更好的作法嗎?

我不甚喜歡拍攝美麗動人的婚紗照這件事,我覺得臉上畫著這輩子可能唯一一次的大濃妝、穿上這輩子只在拍攝婚紗會穿上的晚禮服,照著攝影師的期待,擺出的甜蜜 蜜姿勢,當身邊的朋友們看到這些這片,或許會覺得:哇!好 美,但是在這照片中看的到真實的我們嗎?或許自身的美麗、自信、獨一無二,透過大濃妝、超華美晚禮服、強效燈光所襯托出來時,早已變了樣。

我對婚紗照的期待是:帶著一位專業攝影師,到國外或某個美麗的小島,穿著自己感到自在、舒適的小洋裝,如度假般自在,讓攝影師捕捉我們最真實、甜蜜的那一面,或許角度、姿勢不是最完美的,但對我來說,捕捉到我們真正的情感剎那就是最完美的。當過了幾十年再回來看那些照片,我想會比現在大家所認知的婚紗照有更多的感動和回憶吧!
繼續閱讀全文 為什麼要依著傳統拍攝婚紗照?